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各地动态 > 正文

松滋:【家风讲堂】王静:家风常驻 清风永存

文章来源: 松滋市妇联发布时间:2023-11-23

家风,是一个家庭流风余韵的智慧基因,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文化密码,更是一个国家欣欣向荣的精神血脉。

重视家风家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从儒家文化“修身齐家平天下”的情怀,到诸葛亮诫子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的教导,再到《朱子家训》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的广为传唱。如今,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,“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,着力推动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。”

人之初皆为一张白纸,是家风绘就了人生第一抹底色,帮我们扣好第一粒扣子。

我虽然没有出生在世家大族,我的祖辈也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,但他们传承给我的是美好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,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范本为我做出了表率。记忆中,我的爷爷是一个很能干的人,他那讲不完的战灾荒、求温饱的故事,一直激励着我不畏困难、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;他那些近乎苛刻的“老规矩”让我至今不敢忘记节俭和达礼:“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,饭碗里不能有一丁点剩菜剩饭,帮大人盛饭要双手递上,跟长辈讲话一定得称您……”。爷爷是一个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,对工作和生活他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,他一心想着村集体,想着全体村民。分田的时候,我们家的田都是别人不要的犄角旮旯,离家远不说还离堰塘沟渠也远。分山划林就更不用说了,树木稀少的非我们王家莫属。有时家人难免也会埋怨他,他总说“作为一名村干部就要以身作则,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”爷爷很讲原则,村民到家里来说事,要是带来土特产什么的都会被爷爷挡回去。爸爸高中毕业后,别人都说他肯定能找个好单位,爷爷却说,“这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。”后来,爸爸买了辆拖拉机,风里来雨里去在外拉活,妈妈在家里种田,农忙时整天泡在田地里,农闲时就把自家的农产品挑到镇上去卖。那时候,日子虽说清贫,但一大家子也过得和和美美,其乐融融。

祖辈传下的这份沉甸甸的家风,始终是我前行路上不能缺失的“行李”,始终帮我守护好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门。

国计已推肝胆许,家财不为子孙谋。如今,我已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,已是一名母亲,丈夫是一名公职人员,一名纪检监察干部。他把工作看得很重,加班加点是常事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;他把道德操守看得很重,为人正直,待人坦诚;他把清廉家风看得很重,克勤克俭、孝老爱亲、睦邻友善。俗话说,贪廉一念间,荣辱两世界,一人不廉,全家不圆。作为他的妻子,我深知既要为和睦温馨的家庭用心用情去打理操持,更要念好家庭“清廉经”,管好家庭“清廉账”,当好家庭的“廉内助”。克己方能教人,他和我约定要始终把孩子们的思想品行教育摆在第一位,为他们做好示范、当好榜样。特别是坚决做到不在孩子面前拌嘴,不在孩子面前说半句负能量的话。孩子们也总把他的话当规矩,经常引以为豪的一句话就是:爸爸说了,不是自己的东西,哪怕再好,都不能要!
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家风相连成民风,民风相融汇国风。我们正处在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伟大时代,我们的未来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。奋进新时代,启航新梦想,让我们携起手来,在守护清廉家风中,守护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浩荡清流!在传承清廉家风中,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精神薪火!在弘扬清廉家风中,弘扬移风易俗、正道直行的社会新风尚!


 
鄂ICP备17013826号-1 copyright @2010-2011 荆州妇女网 网址:www.jzfnw.com Email:jingzhoushi@hbwomen.org.cn 主办单位:荆州市妇女联合会 鄂ICP备17013826号-1